Graduate Stories
何穎莉
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PSC)預備課程、普通話教師證書、普通話高級教師文憑、中國語文教學法(普通話)專業文憑畢業生、普通話補習老師
何穎莉由北京來港定居後,曾在便利店任職店務員。當時的僱主不時提供如語言和銷售技巧等培訓課程予員工進修,以提高服務質素。由於語言課程之導師是香港人,對一些普通話的專有名詞或口語詞不太熟悉,於是便邀請了穎莉幫忙,在員工普通話考試中從旁協助,更建議她應考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PSC)。穎莉於是報讀了SCE的PSC預備課程,導師提醒她要避免北京人說普通話時常用的兒化音及口語,最後她成功考獲一級乙等的佳績。後來課程導師李慧賢女士知道有家長想找一位來自北京的普通話老師,穎莉就抱著一試無妨的心態,在這次偶然的機會下開始了普通話補習老師的工作,更特別感謝李慧賢導師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傳授給她。
雖然穎莉操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但始終沒有教學經驗,所以她分別報讀了學院的普通話教師證書、普通話高級教師文憑及中國語文教學法(普通話)專業文憑課程,以增進自己的教學知識和技巧。對於中港兩地的進修機會,她指來港之前內地提供進修課程的機構少之又少。有的夜校只為本單位職工進行培訓,不對外收生。改革開放以後,這種情況雖有改變,但相比之下,香港的進修機會就比內地多,可以讓她彌補以前讀書時未能考獲理想成績的遺憾。
穎莉表示,雖然普通話教師證書課程的同學大多從事相關的工作,可是導師在第一堂課問了一條問題,讓全班同學都張口結舌。她分享說:「導師問我們:『甚麼是普通話?』班裡沒有一個人能夠準確的回答出來。其實中港兩地對漢語拼音的知識有不同定義,而且教法也有很大差異。例如對國內學生來說,普通話有24個韻母,但香港卻有37個。雖然我的母語是普通話,但對於香港的普通話教學方法或是一些定義我當時還是不太清楚,課程因此大大幫助了我的教學工作呢﹗」
穎莉刻下正為15位學生補習普通話,當中更包括外籍學生。她表示:「我在國內唸英語至高中程度,但其實只會一些簡單的詞語,所以教外藉小孩的時候會比香港小孩困難,但是我會利用附有圖畫、中英文解釋和拼音的詞語卡幫助教學,加上手提電話內有字典,既可以發聲,又可以對譯。遇到學生不懂的專有名詞我就會找出圖片讓他們辨認,所以也不會影響教學的。」穎莉補充:「外籍小孩掌握聲韻母拼音比較快,但字詞的聲調是香港和外籍小孩的共同問題。有時候我會故意唸錯說說笑話,例如把『帽子』的第四聲唸成第一聲變成『貓子』,笑說頭上不能戴貓子,加上以不同肢體語言配合四個聲調,小孩就更容易記得。每次上課前我都會要求學生將聲母、韻母聽寫一遍,加上不同聲調的聽寫練習,這樣他們便可以把拼音和漢字很熟練地對譯出來了。」
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弱,穎莉深明這點,所以上課後約三十分鐘,她便會跟學生說故事輕鬆一下,或是唸繞口令,玩猜謎語等,既可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又可讓他們掌握不同類型的詞語和短句。有家長更與穎莉分享,指子女用普通話說故事給年幼的妹妹聽,還與弟弟、妹妹一起觀看普通話台的電視節目,且不經不覺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呢﹗
老師的師德很重要,穎莉是個有責任心、有愛心、有耐心的老師。為了上好每一堂課,她每次備課都非常認真,並針對個別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就算延時下課,也堅持完成教學計劃,不會錙銖必較。她表示:「我的性格比較緊張,所以有時候家長的稱讚會讓我感受到更大的壓力,然後我會做更多備課,經常凌晨一、兩點還沒有休息;但對我來說,從事教學工作最大的收穫金錢還是其次,而是精神上的滿足。學生有進步,我會感到非常高興,不是因為自己成功,而是我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所以累一點也是值得的﹗」
(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