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start

Graduate Stories

Back
訓輔工作的困難之處是要在適當的時候放手,並在包容與包庇、關愛與溺愛之間取得平衡。

黃智偉
中學教師學生訓育及輔導證書課程畢業生、天主教南華中學老師

黃智偉從小就是足球愛好者,更曾經夢想成為職業球員。雖然他現在是天主教南華中學宗教及通識科的老師,但由於同時兼任足球校隊教練,也可算是寓興趣於工作。

 

踢足球講求紀律和團隊精神,智偉就藉此教導學生做人處事的態度。「足球比賽有輸有贏,過程中對手亦有可能犯規,同學可以從中學習到情緒管理的技巧,繼而懂得面對逆境和失敗。有紀律問題的學生通常自信和成就感都比較低,我希望他們可以在足球運動中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並把訓練中展現的堅持和努力延伸到學業上。」他指如果同學有遲到的問題,他會安排上課前練習足球,這樣對方便會提前返回學校。他又表示自己處理過各種各樣的紀律問題,不少都與學生家庭及成長環境有關。「有學生時常忘記帶書本功課回校,原來是因為父母分居,他無法經常兩邊奔走;又試過有學生堅拒將襯衫下擺塞進褲子,詳談後發覺原來是因為褲子不合穿,拉不上拉鏈,但又無法負擔購買一條新褲,唯有用這個方法維護自己的尊嚴。」得悉同學的難處後,熱心的智偉自掏腰包為他購買新褲子,他覺得當學生的基本學習所需尚且未能得到滿足,要他們嚴格遵守所有校規確實有點強人所難。他認為要糾正學生紀律問題不能只看表徵,因為問題可能源於其成長經歷或家庭灌輸的價值觀所致。

 

他亦指師生關係是決定訓輔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師生之間相處愉快,而且老師得到同學信任,進行訓輔時,學生會明白老師是對事不對人。」智偉平時會與學生一起午膳,一來有助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二來可以在閒話家常之中多了解學生及其成長背景。雙方建立互信後,學生便會願意打開心扉。他表示學生通常會在關係良好的老師面前自律,而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所以放學後自然亦會習慣自律。每個人都有其過人之處,智偉相信只要找到自己的才能和定位,便能在社會上的不同崗位發光發熱。他亦很珍惜與同學建立的關係,雖然學生畢業後不再是對方的老師,但他覺得雙方只是換了另一個角色,可以繼續互相扶持支援。

 

智偉(左)以前無心向學,經過公開試的挫折後決定發奮
讀書。

在教育局訓育及輔導組工作期間,智偉擔任講座主持。

 

為了增進自己在訓輔方面的知識,智偉年前修讀了教育局委托學院開辦的「中學教師學生訓育及輔導證書課程」。他認為課程理論是建基於各項研究及社會現象之上,對設計具發展及預防性的訓輔計劃非常有用。他特別感謝課程導師李麗梅博士分享了很多前線經驗和關於學生訓輔工作的心得,更十分欣賞幼兒及基礎教育總監李南玉博士多次約見同學諮詢意見,親自檢視課程質素。修畢課程後,智偉更加入了教育局訓育及輔導組,就不同政策及措施分享他的經驗和意見。

 

智偉本著「整體要公平,個別要關顧」的原則進行訓輔工作,希望學生由他律逐漸步向自律。「訓輔工作的困難之處是要在適當的時候放手,並在包容與包庇、關愛與溺愛之間取得平衡。其實每個學生都有相似之處,但並不相同,所以我們需要時間去聆聽各個學生的故事。當學生知道有人疼愛他們,又會為他們的一些行為感到痛心,他們就會為自己著緊,活好每一天。」對於有紀律問題的學生,他不認同開除學籍這種做法。他解釋說:「學校在社會中的角色是教育學生,開除學生只是將責任轉嫁到社會,甚至警察身上。懲罰雖是一種權力,但寬恕其實亦是一種力量。」

 

其實智偉少年時並非老師眼中典型的好學生,他以前無心向學,兩次會考的成績都不理想。經歷過公開試的挫折後,他決心要為自己作出改變,輾轉修讀了文憑及副學士課程。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副學士課程畢業後他決定先工作,希望盡快儲夠錢繼續升學。當時他把9,000元月薪中的7,000元作為家用,自己則以3個只售5元的麵包充飢,後來終於以半工讀形式取得通識教育(榮譽)文學士學位。智偉表示自己讀書的心態隨著人生不同階段而轉變,年幼時只是為了應付父母;遭遇公開試的挫敗後是為了自己,希望改變自己的人生;現階段則是為了學生,希望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經驗結合專業訓輔知識,為學生的生命帶來一點改變。

 

智偉(左)應邀帶同學生到政務司司長(右)官邸出席聚餐
活動。

智偉與學生打成一片,他認為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助訓輔
工作。

 

(2016年11月)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