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主要內容

時任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浸大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副主任雷雄德博士

上一頁
雷雄德博士身兼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及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對推廣體育運動不遺餘力。他經常接受媒體有關運動的專訪,解答公眾的疑問和澄清坊間的謬誤。

雷雄德博士
時任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浸大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副主任

雷雄德博士身兼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及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對推廣體育運動不遺餘力。他經常接受媒體有關運動的專訪,解答公眾的疑問和澄清坊間的謬誤。近年他的研究對象主要針對青少年,他表示:「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而現時分別有近兩成半及兩成的學童屬於肥胖或過瘦,換句話說接近一半的學童都是不健康的。對於這個令人憂慮的現象,我希望可以透過研究幫助到社會解決。」

 

雷博士認為大學的資源屬於整個社會,例如外國的大學圖書館是對外開放的,公眾雖未能借書,卻可自由出入閱讀書本,但香港的大學圖書館則未有相同做法。他說:「既然公眾不能進內,我就協助將知識帶出去。」雷博士現為香港電台節目《十項全能》的主持之一,積極跟聽眾分享與健康相關的最新資訊。此外,他亦曾經在多份報章撰寫專欄文章,從實證科學角度談各類型的運動及健康資訊。他同時又擔任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秘書,與醫護界的專家致力從運動醫學及科學角度探討不同的體育範疇,例如研究如何通過科學化訓練的方法,提升鍛鍊成效。雷博士直言積極向大眾傳遞體育資訊及正確知識的同時,其實亦驅使他多留意最新資訊,推動自己繼續向前。

 

近年愈來愈多人做運動或實行飲食管理,雷博士指出即使是修讀SCE與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合辦的體適能導師證書課程的學員當中,亦有不少純粹因為對運動感興趣,而沒有打算成為專業導師的同學。他表示身形(即骨架)可分為三類,包括肌肉型、纖瘦型及肥胖型,大眾必須先接受自己的身形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人總是想走捷徑達到目的,但做運動必須循序漸進,因為身體需要四至六個星期的適應期,不能一步登天。例如早前流行的鄭多燕塑身操也有難度之分,如果一時急於達到目標,就會很容易受傷或者因做不到一些動作而輕易放棄。」雷博士表示人類本來就有必要做運動,相反某些動物例如樹熊因為環境缺乏食物,所以需要減少運動量以保存能量。他續指體育就像衣著潮流一樣,是文化的一種,並不時轉變,而媒體是會影響文化的,所以透過明星及名人推廣體育文化能夠起帶頭作用。

 

本港近年在國際體育賽事中的成績令人鼓舞,雷博士指香港比較著重競技體育,而普及體育就起步得較遲,他解釋:「學校往往投放資源訓練學校代表隊,但校隊成員只有少數,其餘絕大部分學生卻很少參與體育活動,此現象著實有需要改變。」雖然如此,他亦認同香港市民的運動意識比以前提高。雷博士又列舉運動的好處不限於鍛鍊身體,還可讓人從中學會遵守紀律、規則和秩序,建立規範,並懂得互相欣賞及尊重。他留意到很多人在學時都在家長的安排下學習鋼琴,並不斷被催谷練習,但大部分人在畢業後就會放棄,可見彈鋼琴並非他們的興趣,為的可能只是一張證書,缺乏內在動機的投入感。他認為運動對青年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世界各地很多一流院校都設有完善的體育設施,學生有優秀成績的同時,其實亦需要體育鍛鍊。」

 

雷博士本身的運動興趣非常廣泛,既會遠足、打高爾夫球,又會游泳、划獨木舟、玩帆船等,可謂上山下海也有他的份兒。除動態活動外,對天文有濃厚興趣的他亦喜歡閱讀科學雜誌,並期望有朝一日能見證到人類登陸火星呢!雷博士還透露曾經試過駕駛小型飛機,原來他的一位學生畢業後在他的提議下到美國升讀碩士課程,見識及思維擴闊後決定投考成為飛機師。後來雷博士親身到澳洲阿德萊德參加學生完成飛行訓練的畢業禮,對方還駕駛小型飛機載他傲遊天際,途中更讓他嘗試控制飛機。雷博士表示:「最近我從加拿大回港的那程飛機也是由這位學生駕駛的!」

 

(2015年9月)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