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 content start

Contributed Articles

Back

如何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藝術氣質與創造力

23 MAY 2017

曾聽說很多家長都渴望子女成為另一位舒伯特又或是梵高,期望他們對音樂或視覺藝術有濃厚的興趣,甚至希望他們在相關領域達至極高的造詣,因此家長們都會提出以下問題:「究竟怎樣才能培養幼兒的藝術氣質與創造力呢?」

 

家長們應該先想一想:幼兒藝術及創造力是甚麼?培養子女的藝術氣質與創造力的目的又是甚麼?其實,幼兒藝術既是一門技術的訓練,也是對美麗東西的一種感興和抒發情感的方式。幼兒透過音樂或是視覺藝術所提供的媒介學會不同的技巧,從而接收、製作及欣賞作品。創造力則有許多的定義,筆者認同黃秋玉女士的看法:創造力是用獨特、不守舊的方法去處理事情。概括以上,如想培養幼兒的藝術氣質與創造力,可訓練他們的獨立思考和批判能力,讓他們溝通和處事方面的能力得以健康發展。當然培養藝術氣質及創造力並不一定是為了甚麼,有可能只是一種感興,是個人情操方面的發展。

 

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藝術氣質及創造力的機會可不少,筆者列舉三個例子供大家參考一下:

 

技術的訓練

 

創作音樂很多時需要樂器的輔助,但其實簡單如一杯水也可以是發出美麗音調的好樂器。在學校課堂裡製作的樂器也不能忽視,我們只須提供準確的指導,以及一些簡單的技術訓練,如拍子、節奏、音調及音準等,幼兒便可從簡單的物料中發揮創意,自得其樂。至於視覺藝術,日常生活往往是良好的多感官刺激,例如透過認識各種生果,幼兒可以分辨出不同的顏色;切開生果後,更可以向他們帶出立體和平面之間的關係,又可以利用之作版畫的印製,實在是一種好工具!

 

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興趣

 

筆者相信每個人看到美麗的東西都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當幼兒看見日常生活中的心頭好時,就是引導他們學習的好時機。例如當他們看見一條艾莎公主裙時感到很興奮,我們便可以問:「你覺得這條裙子的顏色如何?是你喜歡的顏色嗎?它的質感如何?而它的設計有何特別之處?」除此之外,更可提議幼兒把心愛的裙子畫出來,也可為自畫的裙子改變色彩及造型等。

 

創造力的培養

 

最新的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中提到「在藝術活動中敢於探索」,其實生活中許多細節都是幼兒探索藝術的好時機。我們需要給幼兒更多空間,容許他們犯錯,讓他們從錯誤中累積經驗、學會解決問題。在藝術活動中,我們可以提供多種物料,盡可能不要限制幼兒的表達方式,這一切都是培養創造力的要素。

 

與其渴望子女成為舒伯特2.0又或是梵高2.0,倒不如在生活中多思考如何透過藝術的薰陶,鼓勵幼兒多表達自己的感興及探索不同的可能性。筆者深信每個幼兒都有一種獨特的氣質,是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讓他們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吧!

 

文:潘芷盈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部講師

(原刊於Education post, 2017年5月23日)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