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E學員於第17屆香港珠寶設計比賽(學生組)勇奪多項殊榮,其中修讀珠寶首飾設計及製作證書課程的陳美蘭憑名為「攜手」的項鍊奪得冠軍,來自同一課程的譚永智及彭勵璇亦分別憑戒指「蝸居」及手鐲「太極的平衡」獲頒優異獎;而另外五位學員則躋身入圍作品之列。得獎作品已於3月3至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國際珠寶展中展出。
學生組冠軍陳美蘭的項鍊「攜手」,是由鋯石、銀及皮繩等製成。為配合今屆的比賽主題「融和」,她以金色、玫瑰金色及銀色的人形造型象徵不同種族、宗教和背景的人,而幾個繩結之間不同數目的人形,就代表個人、小群體和大群體;手牽手的設計則寓意人與人的合作及互相扶持,攜手營造更美好的未來。
陳美蘭指出,作品由設計到完成歷時一個多月,她覺得參賽猶如定下了一個目標,令她有動力做得更好及更細緻,從中獲得進步。「SCE的珠寶設計及製作課程,不但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讓學員一嘗親手製作首飾的樂趣,更讓我們加深對繪圖及整個設計和製作流程的認識。除了家人的支持外,我十分感謝導師的指導,讓我由對珠寶設計一竅不通,進步至今天獲得評審賞識。」
負責上述課程的講師陸換芝指出,今年共有八位學員獲獎及入圍,是學院歷來成績最好的一屆。「導師們積極鼓勵同學參賽,讓他們體驗行業的實際運作,並學習如何實踐意念及克服製作時遇到的困難。是次比賽見證了我們多年的努力及學員對珠寶設計的熱誠,也反映出學院的珠寶設計課程能與時並進,廣受業界認同及欣賞。」她期望學員們能繼續發揮創意,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製作具個人風格的首飾。
是項比賽是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聯同本港四大珠寶商會(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香港鑽石總會及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合辦。評審準則為作品的創意、美感、工藝及佩戴性,與及是否切合主題。
瑞士駐香港總領事Reto Renggli先生應邀於2月18日蒞臨國際學院,發表有關瑞士外交的演講,他除了簡介當地獨特的政治團體及瑞士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聲譽外,還分享了他觀察到的瑞港兩地文化差異。同學對講座內容甚感興趣,紛紛趁此難得的機會提出各式各樣關於瑞士文化和外交的問題。參加者程祉樂(新聞學專修二年級)指出是次講座是一個難忘的經驗,使他認識到另一個國家的文化;而蘇雋鈞(心理學專修二年級)則表示香港可向瑞士與別不同的模式借鏡:「瑞士和香港其實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他們的成功顯示出政府策略如何可帶來理想的結果。」出席的師生都認為是次活動很有教育意義,讓他們了解到瑞士政府的運作模式和在外交方面扮演的角色,擴闊了他們的視野。
學院與廣東省肇慶市教育局於3月14日簽訂交流合作框架協議,為當地教育行政幹部、中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以及幼稚園園長等舉辦一系列的研修課程,以裝備他們緊貼國際水平,同時促進兩地之間的教育、學術和文化交流;而首個培訓項目「廣東省肇慶市小學校長赴港高級研修班」亦於3月15日展開。
簽約儀式假肇慶市舉行,由肇慶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文浣先生向學院致贈紀念品,並由市教育局局長彭銀祥先生、封開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童海森先生、廣寧縣教育局副局長馮智靈先生、德慶縣教育局局長石建芬先生、懷集縣教育局局長何志剛先生、肇慶高新區教育局局長鄧繼榮先生與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黃志漢博士簽署協議,建立由學院為廣東省肇慶市教育局轄下各縣和高新區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專項交流合作計劃的框架;以及「廣東省肇慶市小學校長赴港高級研修班」的合約。
為期五天的「廣東省肇慶市小學校長赴港高級研修班」隨即於翌日舉行,共有35名來自上述各縣和高新區的小學校長參加。培訓的模式以研討會為主,由資深小學校長和持續教育學院的學者分享教育理念、策略方向及質素保證、教師專業成長及發展、心理學與提升學習效能、特殊教育與校本政策、香港教育之宏觀發展和教育資訊化及管理、以及從國際經驗及香港情況探討課程設計的原則和學與教及課程架構。此外,學院還安排參加者考察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小學部)、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幼稚園和嘉諾撒小學(新蒲崗),讓他們與本地校長切磋交流。
黃志漢院長致歡迎辭時表示,學院很高興趁此機會與肇慶市眾多優秀的校長分享交流,他說:「研修班是雙向互動的,無論是講者抑或參加者都可從中擷取兩地教育體制、理念和前綫經驗之長,提升教學質素令學生受惠並推動業界的發展。」
有參加者於活動結束後表示,是次培訓讓他領悟到如何對待及鼓勵教師,使他們在專業發展及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為人師表的快樂,並為此作出奉獻,為教育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有的則指出他們透過研修班瞭解到香港及其他海外教育的不同,教學理念因而得到進一步的昇華,開闊了視野。另外,亦有參加者感受到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在環境、管理制度、人文素質等各方面都存着優勢,尤其是市民守法、上進、尊重、謙讓、包容、追求人性本真和不在乎形式等品格,是這個城市吸引力所在,亦是他們倡導的方向和學習的榜樣。
哪個國家的領事曾於二月份到國際學院演講?
參加方法及條款: